作者:蕭策
什麼是勞退自提?
根據勞工退休金條例的規定,雇主須提撥薪資的6%做為勞工的退休金準備,勞工也可選擇~每個月自行提撥薪資的0~6%做為退休金準備。,就是俗稱的「勞退自提」,而這兩筆資金都將由政府協助進行投資,並在60歲退休時返回,且具備保證最低收益,以及不計入薪資所得課稅的優點。
因此,一個常見問題便橫空出世:「提撥的部分,既可以不計入薪資所得課稅,又有政府保證收益,是不是應該趕緊來自行提撥6%薪資,做為退休金準備呢?」
但魔鬼總是藏在細節裡,最美好的地方往往是最幻滅的地方,讓我們繼續看看那些你「想不到」的魔鬼。
1.勞退保證最低收益率的真相
保證收益率的規定源自於勞工退休金條例中提到:「提繳之勞工退休金運用收益,不得低於以當地銀行二年定期存款利率計算之收益;有不足者,由國庫補足之。」,雖說字面上似乎都能理解,但關鍵在於我們的理解與法規是否有所落差,下面以一個簡化的範例和各位說明。
假設勞退基金收益率第一至四年分別為:5%、-15%、4%、2%,保證收益每年均為1%,許多人會認為因為第二年是虧損的,所以應該以保證收益1%進行計算,所以四年下來其收益應為:5%、1%、4%、2%,總收益為12%,但事情往往就是和我們想的不一樣!實際的計算方式會先將基金運用收益加總,再與保證收益做比較,也就是:5%-15%+4%+2%=-4%,但因為保證收益為每年1%,四年共為4%,-4%小於4%,故總收益以4%計,並非真的保證每年最低收益,而是保證長期最低收益。
也就是說保證收益並非每個年度均有保證,而是領取時才會進行保證收益的計算,上述案例就是到了第四年要領取退休金時,才一次加總進行比較計算。但大家也不需過度擔心,自民國94年6月至113年5月,勞工退休金新制的累績收益率大約為106%,年化報酬率約為3.9%,目前為止操作績效,還是超過保證收益的不少的(同期間保證收益每年平均約為1.4%)。
2.勞退自提抵稅的效益
降低稅負的規定源自於勞工退休金條例中提到:「自願提繳之退休金,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所得課稅。」
這邊所謂的「稅」指的是綜合所得稅,因此稅賦優惠的空間有多大,其實取決於我們的綜合所得稅是適用於哪一個稅率級距(5%~40%),稅率越高代表優惠的空間越大,稅率越低則越小,而若是無達到繳稅門檻,當然也就沒有所謂的優惠可言了。
例如同樣是自行提撥4萬元/年,但稅率適用5%的人以及適用40%的人,優惠空間差異就是少繳2,000(40,000*5%)元以及少繳16,000(40,000*40%)綜合所得稅的差距,要注意並非每個人都能享有高額抵稅空間喔!
3.勞退的流動性風險
勞退自提就像是不得中途解約的定期定額投資,一旦投入後就必須等到60歲時才能進行提領,雖說往好處想是強迫儲蓄的一種,但若從投資的角度來看,則是極度缺乏變現性的資產。
即便報章雜誌斗大的標題寫到「勞退基金大賺XXXX億」、「勞退基金大虧XXXX億」,但事實上在我們還沒準備要提領前,賺賠都與我們沒有太大的關係,既不能停損也不能停利,充其量就是幫助我們去檢視勞退基金的操作績效罷了,畢竟你不會曉得到自己退休時,市場究竟是上漲的多還是下跌的多,而若是剛好遇到下跌段,那只好評估一下是否等待投資績效回升,再延後提領了!
勞退自提、自行投資誰比較好?
講了這麼多,我們來實際進行比較,在不同情境底下,我們選擇勞退自行提撥與自行投資會分別得到什麼樣的結果!
從累積資產來看,我們可以發現除了情境1外,其餘三個情境都是自行投資的績效優於自行提撥,尤其是情境4(距離退休年限40年/綜合所得稅率5%)更是優於59.87%,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我們距離退休的時間越久,我們越能夠發揮自行投資的複利效果,而與此同時如果適用的所得稅率僅有5%,自行提撥的稅務優惠效益也較低,這樣一來一往便產生了不小的差距。
究竟誰適合勞退自提?
原則上,越接近退休年齡、綜合所得稅率越高的人,往往越適合透過勞退自提的方式來累積退休金。
但要注意的是,無論是年齡還是綜合所得稅率都是一個變動的數值,最好還是實際進行試算,並且當稅率有調整時重新進行檢視。
另外若你真的對投資相當的排斥,加上錢放在身上總是會被自己,或是其他人花精光的類型,也同樣可以考慮和公司申請勞退自提以累績你的退休金喔,只不過下次再見到這些錢至少就是60歲時了!
本文為理財好聲音的寫作陪伴計畫與蕭策合作優化產出。
---
【作者】蕭策
│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
│RFA退休理財規劃顧問
│高齡金融規劃顧問
│經歷橫跨大型金控資產管理、財富管理以及專案管理區塊,善於個人與家庭進行風險管理,擬定退休、稅務以及資產傳承規劃。
│MAIL聯繫蕭策
〔理財顧問專屬社群〕
│專為理財顧問成立的LINE社群。
│投資、理財、執業、顧問行銷等資訊分享。歡迎加入,跟我們一起討論~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