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理財好聲音

股市的年化報酬比房市好?買房報酬可能達5%!


作者:蕭策


相信對於許多人來說,「居住」問題時常是生涯當中最重要的決策之一,究竟該「買房」還是「租房」?



全國房價所得比持續上升,買房越來越困難

也一直都是街頭巷尾熱烈討論的話題。隨著近期房價與薪資不成正比的漲幅,全國房價所得比已從107年Q1的8.82,上升至112年Q3的9.86。


「房價所得比」數字代表的是:收入中位數的雙薪夫妻家庭,要花幾年的工作所得,才能買得起一間一般的房子。而台灣在107年,雙薪夫妻至少要花8.82年的工作所得,才能買得起一間房子;而112年數字更上升到要花9.86年。


順便一提,世界銀行的定義,合理的房價所得比是落在4~6倍比較合理。



買房派PK租房派

買房好還是租房好問題的重要性是有增無減,網路上買房派與租房派也各有其論點,但似乎贊同「租房」的比例有逐漸提升的感覺,難道傳統的有土斯有財逐漸示弱了嗎,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?



主張租屋:股市的年化報酬率比房市好

主張租屋而不購屋的人,往往會同時主張將頭期款以及每個月「租金與房貸負擔間的差額」投入股市,畢竟從過往數據來看,股市的年化報酬率不僅超逾房市,在流動性方面也有著明顯的優勢,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?



開槓桿置產的真實報酬可能達5%

其實就像是股票擁有流動性佳、變現快速的優勢一樣,不動產也擁有易於「槓桿」的優勢,購入1,000萬的不動產,可能僅需要200萬左右的頭期款,其餘800萬皆透過貸款取得。


即便是自住使用的房產,在不知不覺中也等同於開槓桿置產,一旦不動產的價格有所增長,例如增長1%(1,000萬*1%=10萬),對於我們來說資產的投資報酬率實為5%(10萬/200萬),也因為這樣的特性,在資產增長的幅度上,選擇房市不盡然會遜於股市。



自住的房價上漲,紙上報酬

只不過在自住的前提下,我們難以透過出售房產,享受資產增值的效果,充其量就是讓你在需要資金時可以將房產作為擔保品進行增貸罷了。



房價較不即時、不透明,較難感受價格波動

但相對的,槓桿置產也意味著當資產下跌時,我們必將蒙受更大的資產損失,只不過在不動產易漲難跌的歷史背景下,較少遭遇這樣的情況,在加上不動產價格較不即時、不透明的特性,一方面難以讓人感受到價格的波動、一方面只要不出售就不必承受立即性的虧損,導致了「買房」似乎成了穩賺不賠的生意。



本文為理財好聲音的寫作陪伴計畫與蕭策合作優化產出。

---


【作者】蕭策

│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

│RFA退休理財規劃顧問

│高齡金融規劃顧問

 │經歷橫跨大型金控資產管理、財富管理以及專案管理區塊,善於個人與家庭進行風險管理,擬定退休、稅務以及資產傳承規劃。

 │MAIL聯繫蕭策


│專為理財顧問成立的LINE社群。

│投資、理財、執業、顧問行銷等資訊分享。歡迎加入,跟我們一起討論~

37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